撰文丨王聪配资吧官网最新信息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4 年 7 月 16 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徐沪济教授联合邦耀生物、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在Cell期刊发表论文【1】,使用经过 CRISPR 基因编辑改造的现货通用型 CAR-T 细胞疗法来成功治疗了三名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
徐沪济教授因此入选了Nature评选的2024 年度十大人物榜单(Nature's 10),Nature在对该榜单的报道中提到,清华大学林欣教授创立的华夏英泰正在与徐沪济团队合作开展通用型 T 细胞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人体试验。
2025 年 8 月 27 日,这项研究在Nature Medicine期刊正式发布【2】。论文题为:Allogeneic CD19-targeting T cells for treatment-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phase 1 trial(用于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同种异体 CD19 靶向的 T 细胞:一项 1 期试验)。论文通讯作者为徐沪济教授,值得一提的是,徐教授是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提名人为西湖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董晨院士)。
该研究率先将新型通用型 T 细胞疗法——STAR-T 细胞(YTS109)应用于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该疗法能够诱导免疫重置和临床缓解,包括肾脏结构恢复,从而为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批准了多款自体 CD19 靶向的 CAR-T 细胞疗法用于 B 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展现了强大的治疗效果。此外,其在临床试验中被证明对自身免疫疾病同样有效。然而,其广泛使用仍受限于个性化生产、高昂的成本以及基于病毒载体的 CAR 随机插入基因组所带来潜在风险的限制。
徐沪济教授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团队开发了STAR-T细胞(YTS109),这是一种低免疫原性的同种异体 T 细胞产品,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
TRACPD1HLA-AHLA-BCIITA基因,并将 CD19 靶向的合成 TCR 和抗原受体( synthetic TCR and antigen receptor,STAR) 精确整合到 TRAC 位点,从而实现生理性的、类似 TCR 的信号转导。
作为一项多病种队列试验的一部分,该论文涵盖了所有入组的 5 名患有严重、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这些患者首先接受了淋巴细胞耗竭治疗,随后按照每千克体重 3×10⁶ STAR⁺ T 细胞的剂量进行细胞治疗。主要终点指标为安全性以及第 3 个月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答指数 4(SRI-4)。次要终点指标包括至第 6 个月时的临床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结果显示,YTS109 的耐受性良好,仅出现轻度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未出现(GvHD)。所有 5 名患者在第 3 个月时均达到 SRI-4 响应,并持续至第 6 个月。5 名患者中有 4 名在第 6 个月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分迅速且持续降低(平均值从 31.30 降至 5.35),有 1 名患者在第 6 个月时出现轻度难治性复发。在细胞输注后 6 个月,通过 4 项评估工具观察到 5 名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改善。肾活检进一步证实了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这些结果凸显了YTS109 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YTS109 能够有效诱导免疫重置和临床缓解,包括肾脏结构恢复,从而为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4)00701-3
在线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